周至:铸就猕猴桃产业发展新辉煌

  • 内容
  • 评论
  • 相关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到周至调研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
市长陈宝根(左一)、副市长朱智生(右一)、市农业局局长  张宁(右二)调研周至猕猴桃销售市场
市长助理乔高社到周至调研猕猴桃基地生产情况
周至县委书记张印寿(右)、代县长王碧辉(左)检查猕猴桃生产情况

 

    正是流火的七月,我们来到古城西部的“金周至”,但见秦岭北麓,渭水之滨,黑河两岸,广袤富饶的原野上,到处是绿意葱茏的猕猴桃园。果园里,整齐排列的猕猴桃架枝繁叶茂,一个个猕猴桃套着袋子,在明亮的阳光下,好像散发着诱人的果香。徜徉在这绿色的海洋中,我们不禁深深地感叹,这里真不愧是“中国猕猴桃之乡”。

果园里,果农们正在辛勤地劳作,丰收的喜悦,已经写在他们的脸上。在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村民们指着果园介绍说,一亩栽植60株猕猴桃,每株树结果300个,一亩1.8万个猕猴桃,每个都要套袋,那就要套1.8万个。在他们的心中,那一架架猕猴桃,就是一个个绿色银行,这些毛茸茸的“金果”,带给他们的将是富足和繁荣。

再过一个多月,周至就有早熟猕猴桃上市。那时,就让我们品尝着清香鲜美的周至猕猴桃,尽情分享十多万果农丰收的喜悦!

多年的培育和发展

金周至因猕猴桃而驰名

“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 唐朝著名诗人岑参的诗句,记述了陕西栽培猕猴桃的悠久历史。

被称为“奇异果”的猕猴桃,又名杨桃、毛梨桃,是中国原产的珍贵果树。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有:“猕猴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桃喜食,故有诸名。” 古时,周至当地的人们从秦岭山中人工栽培野生猕猴桃,开始了长达1200年的栽培史。

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者的混合。据分析,每100克新鲜奇异果肉便含有100至300毫克维生素C,比苹果高出20至80倍,比柑桔则高5至10倍。一颗猕猴桃能提供一个人一天维生素C需求量的两倍多,故被誉为“维C之王”。

位处秦岭北麓、渭水以南的周至县,地下水源充沛,拥有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独特的自然禀赋是人工种植猕猴桃的最佳适宜区,县境内东西狭长,是远近闻名的优质猕猴桃产业带。

20年来,周至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猕猴桃这一兴县富民产业的发展,累计投入发展资金近100多亿元。1997年周至县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称号,并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00年、2004年被继续认证,1998年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全国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周至选育的猕猴桃品种“秦美”、“哑特”分别获得全国第二届农业科技博览会金奖和银奖,被第三届农业博览会授予名牌产品称号。2006年1月全县被“辉煌十五,和谐陕西”大型新闻调查活动评为全省“十佳果业强县”;2007年3月,“周至猕猴桃”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截至目前,全县猕猴桃总面积已达27.3万亩,成为全球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基地已形成了以“海沃德”“秦美”品种为主,“哑特”“华优”“翠香”“红阳”“西选二号”早、中、晚熟为搭配的多样化合理布局。

全县种植猕猴桃农户达6.7万户、18万人次。去年农民直接猕猴桃收入达4.8亿元,整个产业总收入达11.7亿元, 果区农民人均猕猴桃收入达6200元。去年全县猕猴桃出口量达1.5万吨,特别是套袋的优质海沃德猕猴桃批量出口到欧洲市场,得到了市场认可和称赞。

同时,全县拥有猕猴桃专藏库1800座,库容量达12万吨,深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能力达3.5万吨,猕猴桃的销售由过去单一销售鲜果变成了果干、果酱、果酒、果汁等并存的多样化格局。

如今,周至县是中国猕猴桃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优、管理技术最好、贮藏加工能力最强的“六最”县。周至猕猴桃,享誉海内外。

广袤原野果实飘香

“绿色银行”成长壮大

猕猴桃鲜美,最美是周至。

从过去猕猴桃产业的刚刚起步,到现在中外闻名的“中国猕猴桃之乡”,这是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结果,是周至历届县委、县政府孜孜以求、励精图治的结果,是全县果业部门筚路蓝缕、探索创新的结果,是十多万果农应对市场、辛勤劳作的结果。

尤其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对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和市长陈宝根多次实地调研,检查指导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工作。今年5月5日,市委书记孙清云再次来到周至调研,他在猕猴桃基地实地察看,强调要抓好富民产业,以发展猕猴桃、苗木花卉产业为重点,加强技术攻关,开拓国内外市场,带动农村消费服务业发展。副市长朱智生、市长助理乔高社也多次来到周至万亩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实地检查指导工作。市政府相关部门从项目立项、资金扶持、基地建设、技术指导等各个方面,对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给予了鼎力支持。市农业局更是给予了极大帮助,主要领导同志前不久曾实地检查周至6个千亩猕猴桃新品种板块,对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和中肯指导。

回首发展历程,人们不禁感慨万千。

早在1992年,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猕猴桃产业作为立县产业来发展,编制了《周至县发展十万亩猕猴桃基地规划》,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10万亩猕猴桃基地建设任务。周至县成为国内最早实现猕猴桃规模种植的唯一大县。

2005年,县里编制了《周至县20万亩优质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了猕猴桃基地发展优惠政策,猕猴桃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9年,周至依照现代农业“优质、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 产业化”的发展新要求,因地制宜编制《周至县30万亩优质猕猴桃发展规划》。在全县形成了马召镇万亩“海沃德”猕猴桃基地、广济镇万亩“华优”猕猴桃基地等7个名优品种板块。猕猴桃产业由此奠定了长足发展、走向未来的坚实基础。

多年的产业发展,全县群众一步一个脚印,无数清香鲜美的猕猴桃走出周至,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中共周至县委书记张印寿自豪地说,金周至因猕猴桃而驰名,周至果农因猕猴桃而致富。猕猴桃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构成了周至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主体。

质量媲美新西兰

口感超过“奇异果”

“我们这里出产的猕猴桃,口感绝对超过新西兰的‘奇异果’”,在周至县,无论是普通果农还是果业部门工作人员,提起现在的猕猴桃,大家无不充满由衷的自豪。

真是这样吗?在周至县马召镇富饶村,群众正在猕猴桃地里实施“高接换头”技术,即在猕猴桃的枝头上,将“海沃德”枝条嫁接上去,经过一年生长,结出同一品种的果实。由于这里地理条件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和优生区,没有污染,黑河水质清冽,土质优良,因此,猕猴桃口感超过了新西兰的“奇异果”。目前全县已经实施“高接换头”8万多亩,北京、广东等地客商已经承诺:对周至生产的优质猕猴桃普遍实施保护价,届时价格还将随行就市。

人们不会忘记,10年前,膨大剂“大果灵”的使用,让周至猕猴桃的发展陷入低谷。在市场经济严酷的现实面前,周至人吸取教训,他们认识到:果品质量就是产业的生命线。为此,他们以质量至上,想方设法提高果品质量。

县里组织省内外猕猴桃专家,制定了猕猴桃鲜果、苗木、建园、贮藏等综合标准,并通过省质监局颁布为省级标准,周至县也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他们又组织专家制定绿色和有机猕猴桃生产标准及相应的操作技术规程,并上报西安市质监局,以西安市标准下发。

他们积极开展绿色、有机、欧盟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已有10万亩取得绿色认证,1万亩猕猴桃取得欧盟有机认证。欧盟20多个国家的广阔市场,向周至猕猴桃敞开了怀抱。

全县利用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坚决制止膨大剂的应用。早采生卖严重影响猕猴,他们严禁果实的早采生卖,通过主管部门定期测定猕猴桃成熟度,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引导广大果农合理采收。同时严把入库、销售等环节,杜绝生果流入市场。全部施用有机肥,几乎不使用化肥。在猕猴桃生产中,他们成功地总结了人工授粉、高接换头、果实套袋、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一系列实用技术,通过各种形式培训班加以推广,促使这些技术的普及率高达95%以上。

为了提升猕猴桃基地的整体水平,全县先后在司竹南淇水、楼观周一、哑柏昌西、马召富饶、青化半个城村建立了5个万亩猕猴桃示范园,带动全县20多万亩猕猴桃基地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他们要把“质量”二字,深深地烙印在每个果农的心头,牢牢地刻写在每个椭圆形的猕猴桃上。人们品尝着新鲜清香的金果,由衷地说:“周至猕猴桃,味道越来越好了!”

多方客人由衷赞叹

金果的回头客越来越多

如今,人们提到猕猴桃,就想到陕西周至县;提到金周至,就必然联想到那滋味鲜美的猕猴桃。这小小的猕猴桃,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人们,吸引了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客人们。

前不久,一群北京客人来到周至,看到这里贮藏8个多月的猕猴桃新鲜如初,果梗鲜绿,果面洁净,禁不住想尝尝果味。工作人员用水果刀切开猕猴桃,但见果肉像翠玉般的鲜绿,大家急切地尝了一口;酸甜爽口,味道鲜美。大家纷纷询问贮藏果品公司经理李俊华先生:为什么能贮藏这么长时间?果品质量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售价是多少?今年能赚多少钱?

李经理满脸笑容地一一回答问题,他最后用一句话做了概括:果品质量就是产业的生命线。

令人欣慰的是,周至猕猴桃已经打开了全国大部分市场,在北京、深圳、上海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周至猕猴桃直销窗口,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设立了周至精品猕猴桃专卖店。

随着品牌影响的深入,周至猕猴桃跻身于全国各大果品超市。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买断周至“华优”猕猴桃的销售权,沃尔玛、易初莲花、家乐福等国际知名销售企业到周至直接采购,扩大了猕猴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和销售。周至猕猴桃进军欧盟、日本、泰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

长期在北京市场销售猕猴桃的大户丁小俊说,近几年,北京市场对周至猕猴桃的认可度不断提高,销售市场越拓越宽,销价越来越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果子好吃了,好放了,回头客越来越多。他说2008年仅他一人就销售周至猕猴桃近6千多吨,而且有60%进入了超市。他满怀信心地说,今年猕猴桃生意更好做了,因为优质果已经很普遍,选择的余地大了,自己的收益会更好。

县政府代县长王碧辉自豪地说,现在周至的猕猴桃行销全国大中城市,出口10多个国家,市场牵动产业发展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大步迈向30万亩

金果飘香海内外

在这个孕育着丰收和收获的7月,金周至田野果实飘香,猕猴桃基地丰收在望。县果业局局长李玲玲说,今年全县猕猴桃预计总产量达到19.4万吨,按照平均每公斤3.4元售价计算,全县猕猴桃果农直接收入将达到6.6亿元,较去年增加1.8亿元,仅此一项增加果区农民收入7200元。

今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打好两个翻身仗,建设人民满意金周至。其中,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快猕猴桃产业发展步伐,让这一强县富民产业不断壮大。

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采取五大措施,加快发展猕猴桃产业:

——扩大规模,编制《周至县30万亩猕猴桃发展规划》,今年新栽面积9.3万亩,总面积达27.3万亩。 到2010年底,全县栽植总面积将达到30万亩,鲜果产量达到25万吨。

——着力引进开发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把品种调高调优。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推广绿肉、黄肉、红肉猕猴桃新优品种,压缩传统品种面积,积极发展“海沃德”、“华优”等8个新品种。

——大力发展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猕猴桃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县果业一村一品发展到80个,专业合作社47个,形成了5000多人专业营销队伍。同时,陕西果业协会猕猴桃分会已落户周至,中国流通协会猕猴桃分会也即将在周至挂牌。猕猴桃贮藏协会、加工协会也相继成立,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建设高标准现代示范提升基地整体水平。结合市农业局在全市建设十个万亩优质农产品基地的规划,沿107省道西段建设万亩有机猕猴桃现代示范区,实施项目捆绑式操作,整合农、林、水、交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集中打造亮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一示范区的建成,将成为集有机种植、生态循环、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际级高标准示范区。

同时,在楼观镇周一村、终南镇大庄寨村等猕猴桃生产基地重点村,建立“大叶红阳”、“黄金奇异果”、“翠香”、“华优”等6个新品种猕猴桃种植示范板块; 在平原18个乡镇,每个乡镇建立500-1000亩猕猴桃新栽示范园;在全县猕猴桃适生区大的行政村,每个村建300亩的新栽示范园。

在大力发展基地的同时,积极发展贮藏、加工企业,准备再建60多个具备出口设施的高档千吨专贮库,逐步形成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产业化发展体系。

——加大对外宣传营销力度,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目前正积极筹备参展即将在长春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农交会。届时,县委、县政府将举办周至猕猴桃专场宣传推介会专场;9月下旬,举办周至猕猴桃展销经贸洽谈会;12月,随省果业局赴台湾进行宣传推介,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品尝到滋味鲜美的周至猕猴桃。

认真的科学论证,宏伟的产业规划,坚定的发展决心,勤劳的十万果农,都昭示着周至猕猴桃产业美好诱人的发展前景。

100多年前,当秦岭猕猴桃种源由传教士携带漂洋过海,走向异国他乡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我们中国的原生果实,在遥远的新西兰等地扬名立万,结出了丰硕的果实。100多年后,在秦岭猕猴桃的故乡,在13朝古都西安的周至县,中华猕猴桃产业再次发展崛起,承载着中华猕猴桃发展复兴的重大责任,承载着无数果农的希望和期冀,周至猕猴桃金果,必定香飘海内外,拥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