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30  来源:猕猴桃官网  作者:中国猕猴桃

  新京报讯(记者 杨亦静 田杰雄)金寨县的吴家店镇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乡镇。早年间的吴家店经历过革命战争的洗礼,有着刘邓大军南下的革命痕迹,也留下过《亮剑》李云龙华野二师原型“皮旅”中原突围的脚印。光辉的历史闪耀在吴家店,翻过革命的往事,吴家店五年前在央企支持下,建成了全国第六座希望小镇。

  如今正是盛夏时节的皖南地区,希望小镇的村民们住进了重新修建的灰顶白屋二层小楼,午后时分,农忙间歇,村民们会围坐在小楼前的阴凉里,等着最热的时光过去,等着手边刚沏好的六安瓜片稍稍变凉,或许,也是在等不远处五年前栽植下的1000亩猕猴桃慢慢成熟,等未来的日子在自己的奋斗下变得越来越好。

  村民们住进希望小镇的二层小楼。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翻新和重建 保障住房安全

  “你看这些斜顶的房子,就是新建的,那些平顶的小屋,也是几年前刚刚经过升级改造的。”希望小镇的村民告诉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告别了生活几十年的土坯房,经过两年的建设改造,2016年6月24日,希望小镇正式竣工,这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村民们告别了生活几十年的土坯房。受访者供图

  只见小镇中一座座灰顶白墙的二层小楼分布得错落有致,房子之间连接的水泥路干净整洁,单看这些,像是置身于某个城市郊野的别墅区。可远方的蓝天映衬着绿色的田野,村民在房子里穿着跨栏背心吹着电扇、喝着绿茶,享受着夏季午后的闲暇时光。

  这里是安徽省金寨县吴家店镇的华润希望小镇,小镇环境如其名,就像是乡村振兴的标志与希望所在。

  据了解,这处华润希望小镇的选址地点其实涵盖了吴家店古堂和松子关两个行政村,小镇建设以穿村而过的河流为中心,向两岸辐射百余公顷,也就是在原有村落的基础上打破旧的行政划分形成了新的家园。

  吴家店镇镇长吕锐告诉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2014年,希望小镇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05亿元,占地面积107.3公顷,覆盖吴家店镇古堂村的6个村民小组,并于两年后的夏季竣工。“在总投资的1亿多元中,包括企业捐资的7573万元,政府配套的2000万元,以及村民自筹的900万元。”

  农村的基础设施比城市差在哪里?大家首先会想到道路不畅、用水不洁、厕所脏乱、住房破败、人畜不分居等……而希望小镇的改造,正是瞄准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实施了“改厨、改水、改房、改厕、改圈、改院”的六改工程,将农村的房子改建得安全、环保。

  新居双方共建 老宅修旧如旧

  据吕锐讲述,六项改善中,对于人居环境影响最多的应属住房条件上的改善。

  “在项目改造前,村里相当一部分危房可以说是不适宜居住的,像这样的房子,华润会按照预算出资百分之六十,然后由群众承担剩下的百分之四十,之后在希望小镇的规划区中进行房屋重建。”吕锐透露,重建房会按照户均人口在面积上重新分配,有80平方米、120平方米,以及160平方米供村民选择,平均每户只需出资6万到7万元,便可迁入整洁宽敞的新房。

  另一方面,针对尚不属于危房、但仍需改建加固的老房子,华润出资的比例更高,“按道理讲,这部分房子的改造,每户群众只需按照预算出资百分之三十。但实际上,在五年前,这笔费用老百姓其实是一分都没有花。”

  吕锐讲述,由于华润所做的改造预算是按照沿海城镇的成本费用所计,然而内陆地区的材料成本费用相较于沿海相对低廉,所以华润出资的百分之七十费用,已经涵盖了每栋房屋的整体改造费用所用资金。

  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了解到,施工改造两年后,古堂村内年久失修的民居已经不复存在,而仍有古韵的老宅,还是修旧如旧,被真正保留了下来。

  徐家大院修旧如旧,如今依然是宗族们过年吃年夜饭的地方。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小镇一侧的徐家大院兴建于清朝光绪十二年,是当地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天井式民居建筑群。

  多年前,大部分居民迁入新宅,徐家大院因为缺少维护也逐渐破败。本次修葺强化了大院固有的建筑特色,也提升了院落的安全性。

  目前,这里成为村民们文化活动的场所,而在每年的除夕之夜,传到第十一代的徐家宗族,也会重回老宅凑在一起吃年夜饭。

  如今的徐家大院依山面水,青砖黛瓦掩映于百年枫树间。天光云影倒映在门前的水塘里,即使在炎炎夏日,透过古宅大门,仍可以享受到穿堂而过的清风,看着满眼的青黄砖石和一重又一重的屋檐,这迎面而来的风似是百年前那样清爽宜人。

  基础设施齐全 新建小学比肩城里学校

  “希望小镇目前所处的区域交通相对很便捷,共有村民303户,共1245人,村民的生产生活区域相对比较集中,比较适合整体改造。”在革命老区建设希望小镇的选择范围实在太大,为何华润会选择在吴家店捐资建设希望小镇,吴家店镇镇长吕锐给出了以上答案,此外他也透露,“改造的目的,更倾向于让居民的人居环境得到提升”。

  家家户户的住房问题得到保障之后,小镇开始关注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了村民们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问题后,“上优质学”成了小镇的下一个目标。

  镇里曾经的老旧学校,已经被改造成了一处600多平方米的公屋,吕锐说这里称得上是村民们的小型活动场所,村民家里有了红白事也可以在此举办。

  新的学校当然还得办,而且要办得越来越好。

  2016年的夏天,随着小镇竣工的同时,由华润无偿援建的华润希望小学和幼儿园也正式落成。

  在镇长吕锐看来,这所建筑面积接近3000平方米的新建小学足以比肩城市中的学校,“小学共设有6个教学班,每个班可容纳学生45人。幼儿园也分设了大、中、小3个班。学校硬件设施在金寨县里属一流水平,电脑等各种电子教学设备这里都一应俱全。”

  新建的金寨华润希望小学设施比肩城镇学校。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吕锐说,学校的生源目前不仅仅来自于古堂村和松子关村,更面向全镇,更有外地务工的村民。他们因为看到了家乡的教育优势,选择了回家生活。

  千亩猕猴桃产业 明年进入盛果期

  除了“授人以宜居的环境”,为了让贫困户有更多的固定收入,让村民的腰包真正富起来,希望小镇的建设更不忘真正“授人以渔”。

  赵承是希望小镇中“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吕锐在介绍他时,笑称他是华润在希望小镇的“留守人员”。

  据介绍,在种植猕猴桃之前,小镇地里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

  赵承说,为了选择一种能够带动全镇经济的产业,团队前期对金寨全县进行了调研,“一方面我们发现大别山地区种植猕猴桃的历史已经上百年了,这里全年光照能够达到2000小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比较大,适宜猕猴桃的种植。另一方面,因为猕猴桃本身也算得上是高端水果,产业发展起来对于扶贫的效果也会更明显。”

  在赵承看来,这个决定不仅仅是小镇选择了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也同样来源于猕猴桃早早“选中”了金寨。

  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了解到,希望小镇几年来陆续在镇上种植猕猴桃,目前已经累计种植了1000亩,最早种植的一批100亩猕猴桃已于2017年挂果。

  据华润希望小镇建设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种植猕猴桃一般3年可以实现挂果,5年可以达到丰果期,目前小镇的10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将于2019年实现全园挂果,2020年实现全园量产。

  穿上“防晒服”的猕猴桃正在等待成熟。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六月上旬,记者走访希望小镇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时,正看到村民张姐在烈日下为成长中的小猕猴桃穿上“防晒衣”,身旁一侧的地上是无数成摞的小纸袋。

  张姐一边手法娴熟忙个不停,一边向记者解释,这样是为了让猕猴桃能够保存住水分。“每套一个袋子可以赚5分钱,我平均一天可以套3000个纸袋,能收入150元。在猕猴桃的生长期,给他们‘穿衣服’也能补贴一部分家用。”

  三部分收入 保障村民经济来源

  张姐的现阶段收入有了着落,那么到了一年后盛果期,村民们又如何分红呢?

  赵承告诉记者,自己目前负责运营的合作社,实际上的注册资金来自于华润和村民,“注册资金100万元,其中,华润集团捐资51万元,村民筹集49万元。等到猕猴桃真正产生经济效益的时候,我们会按照村民入股的份额来分红。”

  吕锐补充道,由于猕猴桃生长周期较长,尚未产生经济效益的那几年,对于村民筹集的资金,合作社也将按照银行年利率,为村民发放利息,“这样的话,虽然村民目前还没能通过猕猴桃挣到钱,但我们也不会让村民吃亏。投入的钱,就相当于存进了银行。”吕锐说,目前入股的村民共计212户,占全村农户的三分之二。

  同时,发展猕猴桃产业,除了在地里种植和采收的工资之外,村民还有土地流转租金和合作社分红两种方式来增加收入。

  吕锐介绍,在土地流转时,租金按照水稻每亩400斤的产量,政府用收购价进行折算,每亩租金约为每年550元,小镇中的村民,户均流转面积约为3亩,也就是说,每一年平均每户都能通过土地流转,得到约1500元的固定收入。

  村民们正在猕猴桃地里劳作。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吕锐说,几年来通过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小镇上的村民生活逐渐好起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据统计,在小镇内已有8人从深圳、上海等地返乡担任合作社管理人员。

  猕猴桃种植基地平均每天聘请约50名村民参加务工,为小镇村民提供了大量日常务工岗位。截至目前,整座希望小镇已经完全实现脱贫。

  在猕猴桃销售方面,华润集团依托自身华润苏果超市和线上的销售渠道,助力小镇猕猴桃的外销。

  2017年,小镇试点开展猕猴桃树爱心认养活动,开放认养了1500多棵猕猴桃,通过认养实现了当年产量50%的预售。记者在猕猴桃地里看到,不少树枝上都挂着猕猴桃的认养牌,等明年的盛果期,作为地理标志产品,来自金寨的猕猴桃,将带着大别山腹地浓郁的果香走向全国各地。

  看到家乡的变化,村民们也增加了对地区的认同感。现如今,若是问起村民们家在何处,他们的回答可能不是简单提及古堂村或是松子关村,“希望小镇”这个地名,成为了村民们对于家乡的新称呼。

  【当地背景】

  大别雄风 金寨忠魂

  大别山是革命老区,早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三省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也是红军主力的摇篮之一,从这里走出无数英勇战士与开国将帅。

  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中原野战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向国民党统治的大别山实施主动性战略进攻,并建立起稳固的革命根据地。这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安徽省金寨县,是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堡垒县,也是著名的“将军县”,素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之称。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金寨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第33师和红25军等12支成师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林维先、陈先瑞、徐立清等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200多万人民投身革命,近100万人为国捐躯,仅金寨县就牺牲了10万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如今,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金寨县红军纪念堂、革命烈士纪念塔以及红军广场,见证着先烈们的付出与牺牲。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塔身正面,“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由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寨,留下了感人至深的话语。也是在当天,总书记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村民陈泽申家的泥土地上听取当地脱贫攻坚意见。

  近日,金寨县政府宣布,两年来,全县成功脱贫1.27万户4.43万人,取得阶段性成果,陈泽申一家则已经依靠茶叶产业实现脱贫。“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既是鄂豫皖人民在血和火、生与死的长期革命斗争中铸造和蕴育的伟大精神,也是对金寨人民最全面、最真实的写照。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猕猴桃网029mht.com
猜您也喜欢的:

下一篇:荒地建果园 猕猴桃变成“金果果”

上一篇:小小猕猴桃 成就大产业 建行贵州省分行打造全产业链金融扶贫新模式纪实

本文地址::http://www.029mht.com/news/hyxw/2019-06-30/13438.html

本文标签:大别山中的希望小镇:村民在“新家”里等待猕猴桃成熟